教育教学

联系方式

地址:山东省章丘区圣井镇经十东路危山风景区内

邮箱:zqsygj@163.com

电话:0531—83792766 83792777 83792788 83792888


 章丘双语学校

首页 >> 教育教学 >> 教学研究 >> 打开一扇窗...

打开一扇窗

发布时间:2017-07-27

 1.山茶花,落了一朵,落了两朵,——正纲子建

2.养在瓶中,大山里的木莲花绽放了。

3.寂寞古池塘,青蛙跳进水中央,泼剌一声响。——松尾芭蕉

4.撒把米也是罪过,让鸡争斗起来了。——小林一条

5.蝴蝶醒来,醒来,我要和你做朋友——芭蕉

6.公鸡高啼一声,它吞下了,整个春天的原野。——野郎

7.五月的滂沱大雨,覆盖了一切,除了那长长的桥。——芭蕉

8.好高明,萤火虫飞上了大厦。——一茶

看到这些文字,大家心动了吗?我心动了。轻轻读出它们的那一刻,我仿佛看见了历经严冬后原野上新出的草芽,清新,妥贴。这是什么?这是诗吗?不是大白话吗?有形象,有意象,有意境的联想,还不是诗吗?这些都是日本著名的俳句。很是汗颜,做为文科专业的我是在蒋军晶老师的课堂上跟一群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一起第一次读到它们。第一次知道世上还有这样美好的文字。

这就是本次“千人万课”的活动中,蒋军晶老师讲的《尝试写诗歌》。这节课就像他自己说的一样,很简单——读了一些诗,热了一下身,尝试写几句。但板块简单,内涵丰富,效果显见。

日本的俳句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语句平淡,意境独特。学生并不是一读到诗句就明了诗歌要表达的意境,但老师对学生的说法一评价一点拨,山茶花的忧伤幽香,青蛙跳进古池塘的画面,公鸡高啼一声的“吞”,学生都能有所体会,尽管说的不一定精准,但他们感觉到读诗歌要关注情感,关注画面,关注重点词语。答案不重要,方法过程更重要。

为了让学生能够解开这种简短白话诗的创作奥秘,蒋老师又画了一个直线和半圆的组合图,考察学生是否有“诗人”潜质,结果学生答出海上日出、月光下的桥、海面的跳鱼,甚至还有桌面上的半个包子等等,在蒋老师半真半假的批评、热情夸张的表扬中,学生感受到了什么叫“诗意”。

再出现一篇散文:

夜色多美啊,天空是那么干净,没有一丝杂质。天空中挂着半轮皎洁的明月,月亮倒映在水中,水中也有了半轮月亮,美丽极了。一阵风吹来,河面上激起了一层一层的波纹。这波纹像什么呢?就像这条河的皱纹。真美啊。这时有一只小小的青蛙,向月亮游去。

有一定的画面,表现了一定的意境,要把它变成一首简短的诗,该怎样做呢?蒋老师给出了台阶。先将散文分行排立成三小节,然后学生自由选择一段改写。要求很明确:每节写两句,每句最多不超过10个字,一定要有一个最好的动词。在学生的展示中简短又符合要求的诗句一一展现。写月亮的动词,学生就有跑进、掉入、躺着等等,都是非常有独特诗意的。

这时老师又适时的推出这首原诗,让学生阅读欣赏:

月亮在水上行走,天空多么明净。河上古老涟漪,慢慢地织起皱纹。这时一只小青蛙,以为月亮就是一面小镜。——洛尔迦

简简单单的语文课——纯净而不凋敝,热闹而不浮华。学生能说会道,能编会写,课堂的核心价值体现淋漓尽致,这是蒋老师的课给我的感受。

认识蒋军晶老师大概有十年的时间了。零五年他去我的原单位讲《草房子》的班级读书会。那时候的阅读搞的还不像现在这般火热,很多地方都是刚起步,蒋老师是先行者。记得当时他给四年级的学生讲《草房子》,从故事情节到人物形象再到表现手法,师生配合默契,整堂课上的既有激情又富内涵。后来学校里就掀起了一股读“曹文轩”热。后来又陆续听过他的几次课,他总是想别人不敢想,做别人少去做,但又很能切合实际的打动学生。我曾经学习他带领学生共读过《毛毛——时间窃贼和一个小女孩不可思议的故事》,这本书是德国作家米切尔.恩德的一部幻想文学,折射了工业时代人们的时间被侵蚀,忽视了友情爱情亲情的故事。它是一本对现代人诠释时间的最佳读本,是一本对现代物质社会进行坚锐批判的奇书。我模仿蒋军晶老师带领学生阅读,做读书卡,开读书会。这本书不仅对学生,也对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学生在最近的qq签名中写到“要抵制灰先生,做最清醒的自己。”(灰先生即书中幻想出来的工业社会对人们时间的侵蚀的代表人物。)这说明了学生真正把这本书读进去了。

引领我们有这样收获的就是蒋老师。他始终能带给我们一些新的内容。而这些新的东西,仔细琢磨又发现没有一样是新的,那些内容本身早就存在,而且是以经典的价值存在。只是蒋老师能把他们挑出来,能把它们组合成适合学生阅读的材料,为学生开启了一扇又一扇经典之门。他的教学策略不花哨,他的教学方法不稀奇,我们都不难学到。可我们为什么做不到呢?因为我们所欠缺的是那种文化积淀。不仅仅是蒋老师,这次活动中的所有名师的课都给我这样一种感觉。他们不管是教课文还是自主创编教材,无一不给人一种感觉——那就是厚重。他们对教材的把握、研读、创编无一不是建立在自身的深厚的文化修养中的。只有自己有了一定的文化积淀,有了文化底蕴,才能在教学时厚积薄发的点拨引领学生。而这种文化的积淀就要靠我们自身的努力才能达到。读书——是必选的道路。老师读书多了,修养高了,那些对学生的引领就会在平时的教学中不经意的表露出来。而这样不经意的影响,我想对学生才是最根本的。就像有位专家说的我们要进行“种子教学”。什么是种子?——把学校所教的知识都忘记后的所留下来的东西。

所以我认为我们出来学习的是一种氛围,一种心境,一种对工作的重新认识,在懈怠中感知新的意义。我们不是一群工匠,我们面对是一群活泼的孩子,我们有责任提升自己,从而带给他们梦想。我们应该努力给自己打开一扇窗,从而给学生打开一扇窗!